English

以“和谐教育”为特色推进素质教育

1999-06-30 来源:光明日报 杭州第十四中学校长 赵碧野 我有话说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基础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种要求集中地体现了基础教育要为社会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服务;要求学校应把每个学生的潜能开发、健康个性的发展、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形成,为祖国为人民奉献、创造的志向的确定,作为根本任务,素质教育便是适应这一时代要求而提出的。

在学校教育中,如何把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要求落实到工作中去呢?我们在实践中,探索了一条以和谐教育为特色,通过建设和谐的师资队伍,创造和谐的办学环境,实施和谐的知识教育,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新路子。

(一)

由传统的教育模式向和谐教育模式转变,首要的应该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特别是教师关于师生关系的意识,和谐教育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改变师道尊严的传统师生观,建立起一种师生平等,师生合作、民主型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被动和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于学生积极参与并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建立在对学生坦率、开明的基础之上。教师的作用不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或者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教师应当是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的向导,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教师作为一位善于与学生交换意见的参加者,鼓励独立思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真理,教师作为一个鼓励者和引导者,他将帮助学生唤醒沉睡中的能力,使每个人都能充分享受成功的幸福,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教师将成为一个“向导、助手、顾问和参与者”,而不是传递者。

建立这种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明确地意识到现代教育中教师地位、作用的变化,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对学生的发展负责,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出发,把学生看作一个能动的人,一个可合作的对象,与教师自己“没有本质差别”,在平等的合作中,使学生潜力得到开发,实现他们自己的发展目标。学生则应承担自己正在从事的活动和学习的责任,学会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师生在这种共同承担责任的合作中,实现教育的民主化,实现“教学相长”。

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爱”字当头,注意感情投资,追求师生间情感交流的和谐,充满爱的教育是最具伟力的教育,教师只有在情感上获得学生的认同,教育才能发挥育人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工作中要让教育充满人情味;对学生的要求,对学生的说教要严而有度、严而有情;要与学生交朋友。做到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平等相处,真诚交流。这种关系才能促进学生民主意识和独立个性的发展。

(二)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优化教学自然就是和谐教育的中心环节。

优化教学优化在哪里?就要优化在教师主体的教学与学生主体的学习和谐的统一上,这样才能形成双方主动的动力机制。

如何才能使教学优化呢?我们的基本做法是:

1、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来,以师生合作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为此,教师要善于创造学生的活动,要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活动对象和活动目标,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达到目标的适当的活动方法和条件。教师要借助自己的指导、点拨,建立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自主教育的主体。

2、在课堂中,教师要精讲精练,讲要讲到点子上,而不应只把已“嚼”好的知识灌给学生;教师布置的作业,应该是典型的,能启发学生举一反三。精讲精练的结果应该是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留出更多的自由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让学生体味学习、消化知识、发展能力,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益和艺术化。

3、在教学指导中,要实施分层教学,让学习者在学习中感受成功。学习的成功感是产生学习兴趣的动力源泉,而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有差异的,要使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学习上的成功,可行的做法是实行分层教学。课堂上的提问要分层,有针对性,难题给优秀学生,一般性的题目给中间层,容易的题目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作业、练习也应分分层次,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一些激发思考的题目;考试、测验不妨增加点附加题的量;讲评、分析时要针对学生水平、分层讲评。分层教学的实施,能保证学生有差异地、充分地发展,真正做到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平均发展。

(三)

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应该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传统教育是一种重“智”的教育,对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开发是比较重视的,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但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则是相对忽视的。作为和谐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把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学生的智力开发统一起来,使学生不仅学会求知,也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首先,我们着力强化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但是学生适应社会、学会生存的需要,而且在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中所体验到的秩序感、责任感,对智能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所以,我们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教育,从近、小、实入手,从点滴小事抓起,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的文明行为与知识同步增长,协调成长。

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是做人的基础,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用之才,必须使其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为此我们花大力气抓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

其次,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我们的视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必须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为前提,一个心理上有缺点的人,智能再优,也难以成为有用之才,而且心理问题是不能简单地用思想教育、德育的方法来对待并解决的,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必须采用心理教育的手段和模式。我们开设了心理学方面的选修课,建立了心理辅导站。要求班主任、任课老师都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优化学生的个性品质。

另外,我们还十分重视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上我们倡导“指导性自学”,在德育中重视外在规范、要求的内化,创设“无监控教育情境”,锻炼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地优化自己的个性品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